经开区节能减排有成效,获央媒关注报道!

近日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全国新闻联播》关注报道了西安经开区节能减排、绿色低碳工作情况。

走进西安经开区的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"中交西筑"),全封闭厂房如巨型生态仓,将沥青烟气、粉尘、噪音牢牢锁住,这座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“智改、数转”,近三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超三成,企业生产的最新一代沥青搅拌设备也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。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,经实测,每生产万吨沥青混合料可减少燃油消耗14%,二氧化碳减排51%,有害气体减排80%,已成为青藏高原、京新高速等绿色公路建设的核心装备。

当西筑Rf系列沥青搅拌设备让90%的废旧路面材料焕发新生,当激光切割机在车间舞动出“零烟尘”的弧光,当生物智能卫生间单日耗水量仅需一瓶矿泉水,中交近零碳绿色智慧项目驻地在生态保护区无痕驻扎——中交西筑正以三项硬核科技,响应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“节能增效,焕‘新’引领”的号召,践行“碳路先锋、绿动未来”的低碳使命。这家66岁的中国交通装备“国家队”,将绿色低碳基因植入研发、制造、服务全链条,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澎湃绿能。

再生技术革命:让九成废料重获新生

中交西筑R4000型环保智能一体机

在西安经开区中交西筑试验场上,最新一代“降本神器”R4000F型搅拌设备正高效运转。“传统沥青生产消耗大量新料,而我们的设备让九成废旧路面材料‘重获新生’!”公司副总经理张永卫指着全封闭式设备介绍。该装备采用国际领先的逆流式加热+六头沥青温拌发泡技术,使沥青混合料回收料(RAP)添加比例突破90%,加热温度稳定在160℃以上。经实测,每生产万吨沥青混合料可减少燃油消耗14%,二氧化碳减排51%,有害气体减排80%,已成为青藏高原、京新高速等绿色公路建设的核心装备。

生态装备拓新:从筑路机械到

“微型循环圈”

中交西筑的绿色创新已突破行业边界。在川藏高速服务区,其自主研发的生物智能卫生间正高效运转:通过真空抽吸与四级生物膜滤技术,单厕位日耗水量仅0.5升(不足传统设备6%),处理水质达国家一级标准。配套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实现有机废弃物24小时减量95%,产出有机肥反哺绿化带,构建“污水零外排、废料变资源”的驻地微循环。该系列装备入选西安市技术创新项目,已应用于30余个智慧工地。

绿色转型启示:科技赋能产业“含绿量”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交西筑累计获得160余项绿色专利及科技进步奖,形成三大转型启示:技术破壁,以再生技术让废旧沥青“再生”为低碳路网;制造焕新,用智能产线实现“生产即减排”;生态延伸,从装备制造商升级为覆盖47国的绿色基建系统服务商。公司董事长刘宏伟表示:“我们正从‘单一造设备’转向‘提供绿色基建系统解决方案’,让每公里道路都承载生态价值。”

在全国节能宣传周与低碳日之际,中交西筑以“绿”为笔,书写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答卷。随着R系列再生设备开赴一带一路交通建设工地、生物装备进驻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区,这家老牌国企证明:绿色科技不仅是减排利器,更是中国装备走向世界的通行证。当沥青搅拌设备轰鸣声与生态律动同频,一条条“会呼吸的公路”正延展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。

相关文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