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"大礼包":经开区让民营企业发展更有底气

2024年,陕西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1735.7亿元,占全省进出口总额近四成。民营企业发展的背后,是陕西持续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,为其解难题、谋发展。

经开区企业华天科技(西安)有限公司是陕西重点民营企业,主营集成电路高端封装测试,其中出口业务占公司收入来源的三分之一。

“我们与该公司的出口信贷业务保持长期稳定,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超30亿元。”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客户经理郑强说,“不只为他们发放贷款,我们还围绕该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,同时审批投放信贷资金,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链稳定发展。”

面对复杂多样的市场、法律、资金风险,全省多家金融机构为外贸企业制定了“一企一策”,提供覆盖项目各环节的结算、交易、融资等专属综合金融服务方案。

事实上,华天科技的案例在经开区并非个例。阿尔斯通是法国一家上市公司,在中国拥有包括西安阿尔斯通永济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11家合资企业。西安经开区税务局建立由纳税服务、税源管理、征收管理等部门专业人员为支撑的服务团队,由业务骨干担任“项目长”,点对点为企业重点项目提供全周期、全链条涉税服务。2024年,为该企业办理出口退税1470万元。

据介绍,年初至今,经开区基于省级政策扶持基础,多措并举,形成了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助力体系:通过推动债券发行,为企业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,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;积极搭建融资对接平台,打通了银企信息壁垒,促进了资金供需双方的高效匹配;开展税务政策解读与服务,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,实现了金融支持与政策扶持的协同发力。 

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,也离不开中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力。一直以来,经开区不断拓展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,让广大中小微企业也获得更多的金融“活水”支持,增强其市场竞争力。

1月初,西安经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经开金控”)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(第一期)在上交所完成发行。这是自2023年10月交易所推出该债券品种后,西北地区首单以债权形式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债券。

项目注册总额度7亿元,第一期发行规模2.5亿元,募集资金采用委托贷款、融资租赁及商业保理三种方式进行投放。据了解,此次债券发行,经开区在项目申报与投放全程给予经开金控关键支持与指导,切实保障项目合规稳健推进,凸显出经开区对企业发展及金融创新的高度重视与有力扶持。

春节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,为充分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内生动力,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经开区持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,为投融资机构与企业搭建资金桥梁。3月12日,经开区举办“科技金融”政策专题培训暨“股贷债保”联动融资对接活动。邀请了西安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、陕股交、西部证券、建设银行、长安银行、平安产险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专家,以及2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。本次活动为各企业提供最新的政策动态和深入解读的同时,各投融资机构还推出了针对创新项目的专属金融产品,多方协同发力,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一剂“强心针”。

除了做好企业融资的“加法”,经开区还结合省市政策,积极向民营企业宣贯减税降费政策,做好企业成本“减法”,企业发展的信心与底气越来越足。3月14日,在西安经开区举行的“税惠赋能,聚力共赢"——税惠到坊服务重点产业集群主题活动上,经开区税务局“杨老师课堂”团队,围绕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先进制造业、现代新能源产业等十大产业集群涉及的增值税加计抵减、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内容,进行了税收知识科普。

一直以来,针对新办企业的特殊需求,西安经开区税务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,将政策适用要点、网上办税指南及潜在风险警示等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,通过线上即时推送与线下“杨老师课堂”品牌公开课相结合的方式,实现了政策宣讲的“精准滴灌”。

截至目前,“杨老师课堂”已经累计线上线下推出3720期课程,累计阅读量6750万人次,已经成为“立足西安、服务陕西、走向全国”的一张品牌和名片。

在金融领域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,既体现了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,也彰显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,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。下一步,经开区将进一步落实科技金融有关政策,结合实际情况和企业需求,积极探索和创新融资对接模式。通过持续深化部门协作,推动融资对接服务进一步走深走实,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。

相关文件